NEWS

                              與其被動承受,可以主動療癒  

鄭怡娟

義大醫院 臨床心理師
 
  當病人面臨罹癌初診斷或復發時,除了須承受因病情變化或治療反應,所造成的身體病痛與不適,病人和家屬可能也產生「想當初…」、「怎麼辦…」等想法,經歷猶如雲霄飛車般忐忑不安的情緒起伏,伴隨悲傷、焦慮、害怕、孤立無措、慶幸、期待等複雜情緒。身心的相互影響,導致病人或家屬出現情緒困擾、睡眠問題、疲倦無力等狀況的惡性循環。
 
  然而,被動承受身體不適是必然,但不是唯一的生活重心,主動增加療癒身心活動來提升生活品質也可以是一種選擇。學習放鬆身心及自我療癒技巧,善待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增加對身心狀況的掌控,把握時間與心力,全心活在當下,找回生活重心和樂趣,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免疫功能。
 
愛自己,吃好睡好心情好
  林大哥於年初發現復發,接受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移植後第六天,因味覺改變吃不下,情緒困擾無法排解,所以罵了妻子,使陪伴照顧的妻子多次崩潰大哭。

  林大哥表示:「我吃不下很煩,對她(妻子)講話口氣就不好,我也知道不應該,但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以前有治療過,只是沒想到這次這麼辛苦,真的很累,而且又睡不好。雖然睡不好,但是我不想吃安眠藥,我怕會上癮,所以就只能繼續忍耐下去,只是真的沒想到會這麼辛苦…」

  經衛教引導主動與醫療團隊合作,討論睡眠問題的治療計畫,同時察覺自我療癒技巧,如:孩子們幫忙準備喜歡的佳餚或點心,增加食慾補充營養、享受一起聽音樂唱歌的樂趣、收集親友們的關懷視頻、用乳液輕撫按摩身體等。藉由自我療癒,好好愛護自己,情緒獲得紓解,讓抗癌生活可以不那麼辛苦。
 
愛家人,多練習愛的語言
  研究指出,愛不僅可緩解壓力,還可加速傷病復原,多多練習愛的語言,不但可以共享美好時光,共創甜美回憶,也可以協助療癒。愛的語言有五種,一是愛要說出口,口語表達對彼此的愛、感謝與珍惜,雖然心裡都知道,但親耳聽到的感受更強烈;二是愛的親密接觸,藉由牽手、擁抱,給予有溫度的愛;三是愛的體貼照顧,藉由滿足未說出口的需求,如:事先準備沐浴後的浴巾、運動後的一杯水等,感受到被照顧被愛的暖心;四是愛的陪伴,心無旁鶩的陪伴對方做喜歡的事,如:散步、看電視等,共享高品質的相處時間;五是愛的小禮物,給予獨一無二的禮物,如:一張手寫小卡、拿手佳餚等。改變自己習慣給愛的方式,以對方喜歡的方式給予,滿足彼此對愛的需求,雙方找出適合的方式練習愛的語言,病人能夠持續付出對家人們的愛,家人們也找到方式協助減緩病人的苦痛。
 
  愛自己,吃好睡好心情好,愛家人,多練習愛的語言,用愛發電,找回暖心的生活療癒動力,共創美好時光,讓抗癌生活不再黑暗。
 


訪客人數:21人 瀏覽人數:1983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