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於疾病幽谷中指引前進的北極星:於CALM治療經驗的自我整理
臨床心理師 胡肇勳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緩和醫療科 

    在浸潤於癌症場域心理照顧的這些年中,持續一直在思索與找尋的,是關於什麼樣的理論或架構可以更貼近自己在臨床現場的觀察,成為工作時協助自己的某種重要指引,尤其是針對晚期病家面對身體變化時的諸多挑戰。


    CALM不管是在融合心理治療與癌症議題上有其獨特與用心的角度,四大領域絕對是在門診與病房晤談時的具導航功能的心智地圖,但自己覺得異常珍貴的,是奠基於存在主義與依附理論的觀點,而此常常是自己在治療後反思治療歷程中很重要的提醒。

    在進行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療時,多少會面臨疾病進展與醫療決策的時間緊迫性,讓原本就具壓力感的生死話題(更貼近的說可能是關係離別),變得在開啟或探索時的考慮多了更多的瞻前顧後; 也總是期待自己可以在這處境下,協助病人在困難的抉擇中撥雲見日,但這也造成了我們自身價值觀涉入的狀態,雖然說是很難避免的人性面。

    很多時刻當事人與治療師沒有言說出的情緒,反而成為隱身於背景的主角,在事後回顧時才發現是推動治療走向的真正火車頭,引領當下在治療室的我們共舞的舞步,而這常常是自己著迷於大量訊息內容後的覺察省思,必須保有對當下治療關係互動歷程的留心。

    也因此,我自己很喜歡每次在CALM督導時被提醒的觀點: 或許我們不是在給予病人怎樣的指導,而是透過給予一個安心的訴說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看見自己在生死交關時的各種在乎與為難。透過梳理不同抉擇背後的價值與心情,最後讓病人為自己或重視的家人做出選擇,而這也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重要一環。另一個重大的學習收穫,是透過在督導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肯認病人與自己的優勢與生命力量,適當的協助病人體驗當下的經驗,但也對他們的每一個回應給予尊重。

    癌症照顧的現場無時無刻都在見證生命與時間的可貴,每一次的治療交會都是生命旅途的陪行紀錄,面對如天候般變化的疾病歷程中,持續找到前行的期盼也給予休息調整的可能。也許,重要的生命風景不只存在於終點,也可以是每個轉彎的時刻。

訪客人數:72人 瀏覽人數:2272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