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保有自己到最後一刻:想要的是什麼模樣?

莊淑婷  諮商心理師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新寧病房

 
「知道我這些事,有幫助到你什麼嗎?」搭配著斜眼觀察的姿勢,與前一刻剛見證了病人如何給同仁震撼教育的一幕。
聽了我的回答後,病人說「我很難搞吧?!」,看到嘴角一邊還上揚著。
大膽推論病人雖不滿意但尚可接受。但這也絕對不是回「不會啊!」就可以過關的題目。
雖不是唇槍舌戰,但也是某種交手。
呼,看來回答又有過關了,因為沒有再出考題,「謝謝放過我了。」病人又似竊笑般。
 
回想當時為這位病人設定的目標是:不要讓這位病人抱著「我果然是個難搞的人」過完此生。
而現在再想想,如果再來一次,我的目標會改成-讓病人保有自己到最後一刻,如果這樣互動是在病人只能侷限在病床時還能感受到「還活著」的話。
 
雖然這目標病人可能沒有這樣想過、或者可能又出給我考題「這有什麼意義?」。
 
會這樣想,也是在團隊討論時,聽醫師說著這些年來他是如何地和病人直來直往,但始終保持關係著。雖然有時氣氛令人尷尬,但是換句話說,都是真心相待。
 
如果這不是發生在生命尾聲,也許會很自然地想「要不要改變這個性,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也不是生命到最後還改個性是個徒然無功的目標,而且就算要改個性,如果改成了自己都不覺得是自己了,那,還是繼續原來的樣子到死為止。
 
啊!就是這個,「有自己」的感覺,才是活著的感覺啊。
 
想要保有自己,並不是會變成自私的人,也不會無法無私。
在人生路中,我們總是會有各種人際社會角色,有些角色覺得自己擔任不好、或不想擔任,不過再細細回想,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
 
「我想離婚,因為我已經不愛了」,所以還有愛,就不會離婚? 當初怎麼會步入婚姻?原本以為可以成為什麼模樣嗎?受到什麼影響而有這份期望?
「我是個失敗的爸爸,因為我沒辦法幫忙更多」所以要什麼忙都幫,就是成功的爸爸?還是一直以來想要當怎樣的爸爸? 受到什麼影響而有這樣的立志?
「快讓我死,因為我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所以還有事情可以做,就不會想?回想這一生,也有做不了什麼而想一死了之的時候嗎?還是一直以來都是忙忙碌碌?為了自己?為了誰?
 
角色的形成與展現,總是從著對自己的觀感與和他人互動複雜交織而成,「我」,就在其中,同樣的角色名字,表現的方式,也是有著個人特色,所以重點不是改變角色或行動,而是去看到「原來是因為這樣、那樣,才會想要有這樣角色或行動啊!」對緣起有著不同認識,也是對於現在也有不同的啟示吧。
 
如此一想Frankl在ma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意義來)中說「man is responsible and must actualize the potential meaning of his life (p110)」,這句話就不是侷限在說著「人是有責任與必須去活出自身潛在的意義」而已,而是也能透過他人見證與反映所看到此人正在發生中的個人意義感。這樣一來,無論生命尾端的病人清醒與否,在與其家人聊著生活以來的喜怒哀樂時,病人和家人互動所產生的角色一一浮現,我們就在這過程中反覆地去體會與反映「啊!我彷彿又看到什麼模樣」。
 
病人的「我」,雖然是從生命回顧歷程片段浮現,但也在此刻再度聚合,不管日後多久再想起,好像也保有某種完整。也許也是另一種圓滿感,對病人、對家人、或我們。


訪客人數:10人 瀏覽人數:1362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