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自發性緩解留下的身心療癒線索

葉北辰 諮商心理師
  癌症希望基金會 


 
  某一次在演講場合,臺下聽眾都是醫療人員,主題是關於癌症病人的自發性緩解。透過Slido的線上問答,在場的聽眾們幾乎都同意「心理或情緒狀態會影響生理/身體健康」,然後再請大家寫下「三個可以描述恢復狀況明顯較佳的病人所擁有的特徵詞」,出現次數較高的包括:正向、開朗/樂觀、聲音洪亮/說話大聲、家庭/家人支持、信任/相信、接受/不抱怨。

  這個與《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的作者-雷迪格醫師的觀察不謀而合。他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卻致力於研究重症病人的自癒力現象,透過訪談許多有醫療證據確診,但未經正規醫學治療,卻再度經由醫療檢查確認康復的重症病人,雷迪格醫師對於這些實證醫療視為奇蹟束之高閣的案例有其獨特見解,強調自癒和絕望之間的對立性,並進一步探討這些案例的共通性:改變生活方式(營養和健康的關連)、壓力反應和免疫系統的效應、自我認同的改變。

  反對者認為這並不能做為任何證據,可能有更多人做了同樣的事卻沒有效果,這樣的個案研究並不足以證明自癒力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姑且不論未來的研究進展會帶我們到哪裡,或許可以先對這樣的自癒現象存而不論,我們可以思考如何通過心理、社交和情感的支持,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等方法來激發癌症病人的自癒力,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讓病人有具體途徑增進自己面對疾病的自我效能。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看到病人的言談舉止之中出現了與自癒力相關的元素,無論是我們臨床經驗的觀察正向、開朗/樂觀、聲音洪亮/說話大聲、家庭/家人支持、信任/相信、接受/不抱怨,還是雷迪格醫師提到的改變生活、調節壓力反應和免疫系統、改變自我認同…等,我們就正向增強對方,注意!不是要鼓勵病人做這些事情(這往往會引發抗拒),而是當病人出現這些表現時給予鼓勵,或許,這也就迂迴地促進了自癒力的發生。
 

 


訪客人數:10人 瀏覽人數:1362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