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親愛的,摯愛的!
癌症心理照護中的自我疼惜與慈心流動

侯懿真 臨床心理師
 

     河合隼雄在「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一書中有段關於身體的書寫。他提到:「身體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存在,既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一條因手術而切斷的手臂,被當成不屬於我的東西處理掉了。……我們以為自己可以自由地活動手臂,儘管如此,手臂有時也會因為緊張而顫抖、僵硬,變得無法順理活動」。

人與身體的關係,一生中註定經驗幾次重大的轉變,出生、成長、青春期、病痛、老化、死亡。當身體「理所當然地」存在被動搖時,人們開始尋找疾病的故事邏輯。「是我過去沒有好好照顧我自己!」、「是我不夠堅強,才讓他人有機會傷害我!」,這類自我苛責的語詞,看似為現在的疾病世界提供了一段銜接生命前後章節的一致性說詞,但同時卻也反映出個體對過往自我的否定性存在。於是疾病對健康的威脅,在個體致力將「非常態」經驗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就發展成了對整體生命價值的威脅。

     「為了不要復發,我需要改變我的生活習慣,我需要改變我的處事態度」。以慈悲焦點治療的觀點來看,上述立基於疾病歸因與對病痛詮釋而生的行動改變恐讓三圓模式(驅動-威脅-舒緩)中的威脅系統更被激發。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腦中慣性威脅的循環,真正地照顧這個辛苦又不容易的自己呢?也許你可以開始嘗試在生活中透過以下的四步驟進行練習:

☄ 第一步:覺察。
    當大腦威脅系統錚錚作響,試著停下來觀察這個正發燙的訊息。感知自己當下的狀態,理解並看見自己的需要。像是「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疾病會復發」、「我需要的是我可以好好休息」。

☄ 第二步:接納。
    試著停下對自己的苛責與批評,允許不同自我狀態的存在,即便是焦慮的自我、恐懼的自我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嘗試看見自己過去種種的努力,相信從前的每個行動抉擇都有它發生的原因與功效。

☄ 第三步:自我疼惜與照顧。
     記住:「這不是你的錯,但你有責任!」。嘗試練習給自己或他人一個善意的回應。從日常中給自己「一杯水的照顧、一個休息的允許」做起。讓自我疼惜與照顧成為日常,以慈心的自我關照平衡自我批評與苛責。面對心裡的各式聲音,試著想想你內在的慈心自我會跟這個正焦慮或害怕的自我說些什麼呢?

☄ 第四步:慈心流動與連結。
     試著給予他人一份善意或關懷,讓自己成為施予投注的一方。可以是個微笑,可以是個放在心裡的祝福,當然更可以是個行動。嘗試感受來自世界與他人的善意與關愛,也許是清晨撒下的陽光,也許是廣播中那段喜歡的旋律,也或許是他人對我的問候與幫助。允許開放,允許流動,允許連結的發生,感受當下的自在與同在。

     當三圓模式(驅動-威脅-舒緩)中的舒緩系統日漸啟動,生活不再只是被威脅系統給佔據。生活中的飲食、運動、人際交往可以是對當下的享受,而不再僅是對健康的管控。親愛的,摯愛的!無論過去的你與自己的關係為何,都邀請你一起從現在開始用自我疼惜與照顧替代自我批評與苛責,讓生活活出更多的自由與可能。

訪客人數:12人 瀏覽人數:135850人